拥有绝对自制力真的是一件好事星空体育app吗?

2024-07-26 14:24:3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为什么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越想证明自己对反而越容易错?为什么过分的自制力是一种伤害?这些都是对人生的各种决策感到困惑的当代年轻人所共同面临的生活难题。今天为你推荐《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这是一本重新审视我们该如何思考的专家级指南,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忽略问题背后的事实女生练瑜伽健身视频,告诉我们到底如何了解思维这件事儿。

  通过本章的讨论,抵抗即时回报的,以便未来获得更大回报,听起来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好事。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努力和毅力比天分更重要,这些都是现今心理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

  市面上有那么多名人畅销书,都在宣传他们凭借坚韧的性格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扭转最初的劣势,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故事。许多项目通过性格塑造和提升自制力来减少药物和酒精滥用以及犯罪,其中一些项目还得到了政府的资助。我非常欣赏人们做出的这些努力。

  与此同时,我也担心过于片面强调自制力会适得其反。成功人士不畏艰难险阻始终如一的故事总是那么鼓舞人心。然而,只考虑这些正面事例就会导致我们在第2章讨论的证实性偏差。很多人坚持数年一无所获,这样的反例数不胜数。《小火车头做到了》(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16)的宣言应该收敛一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即焦虑成了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体的流行病。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资料显示,近1/3的青少年至少有过一次焦虑情况。焦虑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在18~25岁的青年人中,焦虑群体占比从2008年的8%增加到2018年的15%。我亲身体会到了这一发展势头。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曾患上错失恐惧症(害怕错过),他们不是害怕错过有趣的事情,而是害怕错过他们不懈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我也不例外。本章开头讲的就是我逼自己在25岁拿到博士学位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拿到博士学位后不久,我就拿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攒的钱去巴黎玩。那是我第一次去巴黎。尽管只能住在青年旅社那比衣柜大不了多少的房间里,但我看到的一切都那么美,尝到的一切都那么美味。我发现了可丽饼和洋葱汤,知道了可以在法棍里面加尽可能多的黄油,就像在火腿三明治里加一片厚厚的奶酪一样好吃。

  对我来说,最大的文化冲击是看到很多人在工作日抽出2个小时悠闲地享用午餐,还会喝点酒。在我看来,吃午饭只会影响工作效率,在盯着电脑或阅读文章时花10分钟把食物塞进嘴里就完事。

  我还参观了巴黎的博物馆,在欣赏那些描绘200多年前人们的奇怪习俗的画作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画中的人认为离婚是违法的,紧身胸衣是女性必备的时尚单品。那我们现在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未来的人看来是不是错误又可笑呢?

  那时我刚拿到博士学位,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坚持、付出和延迟满足是否值得。这趟博物馆之旅让我得出一个结论:也许我们活着就要工作的想被未来的人嘲笑。大多数人只有工作才能生存,即便特权阶层也要一直努力工作,我们怎么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山就在那里,登上山顶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这就是我们打造的神话。然而,我们到了山顶才发现,前方还有一座山,山外又有山。大多数人一生要么在地面上艰难求生,要么不断攀登一座又一座大山。

  实际上,也许用不了200年,人们就会意识到过分看重工作这件事太荒谬了。很多欧洲国家的人似乎已经明白了这一点。丹麦、挪威和芬兰等北欧国家的幸福指数位居世界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民拥有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这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过度自制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还会损害身体,对那些家境贫困的人危害更大。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佐治亚州农村非裔贫困家庭的青少年进行了数年的追踪调查。他们测量了这些青少年的自制力。

  我即将描述的研究结果与直觉相悖,为了打消各位的疑惑,我先解释一下他们是如何测量自制力的。自制力水平的测定既包含这些青少年的照顾者的看法,也有自我评价,即回答对“我经常反思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远”“如果想要改变,我相信能够做到”等论述的认可程度。

  这些青少年的自制力差别之大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17~19岁时自制力更强的少年,在22岁时滥用药物和实施暴力行为的概率更低。这是我们能够预见的结果,也是自制力的积极影响。

  此外,该研究还有一项惊人发现:青少年时期自制力更强的人步入青年后,免疫细胞衰老得更快。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贫困家庭的孩子自制力很强,他们虽然很少触犯法律、滥用药物,但心血管系统比较脆弱,通常表现为肥胖、血压高、压力激素水平高等。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些家境困苦又非常自制的青少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得很好时,他们想要维持自己的表现,甚至做得更好。由于身处逆境,他们会不断遇到挑战和困难。因为拥有很强的自制力,这些孩子会选择迎难而上,而不是放弃。生活变成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战斗。他们的压力激素系统一直保持活跃,最终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过度自制的伤害并不是只发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身上。另有一项研究招募普通大学生参加心理学实验,这些参与者不是都来自贫困家庭,参与实验的回报是获得该课程的部分学分。首先,研究人员测量参与者既有的自制力,他们要回答对“我想控制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自己改掉不好的习惯”等论述的认可程度。

  接着,参与者要完成一项打字任务。一些人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用键盘输入一段文字,那段文字是他们的母语希伯来语。其他人的任务就不简单了,他们要用非母语,也就是英语输入一段文字,只能用不常用的那只手,还要省略字母e,也不能用空格键。“If a cluttered desk is a sign of a cluttered mind, of what, then, is an empty desk a sign?”(17)(爱因斯坦的名言)这句话就变成了“Ifacluttrddskisasignofacluttrdmind,ofwhat,thn,isanmptydskasign?”。(天哪,我这个天天说英语的人用两只手输入这句话都很难。)

  现在,我们会以为那些非常重视自制力的人两项任务都完成得不错,对吧?事情根本不是这样。强烈的自我控制在人们执行简单任务的时候有些优势,面对艰巨的任务时则刚好相反,那些非常想控制自己的人比那些不想控制自己的人表现更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完成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强的自制力。那些具有强烈自我控制的人很快就意识到期望(完美表现)和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目标看起来遥不可及,这令他们感到沮丧。结果,他们没那么努力,最终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年轻人群体中不断蔓延的焦虑情绪。贫困家庭的孩子觉得一定要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而富裕家庭的孩子身边都是优等生,每天打开社交媒体,看到的都是别人在炫耀自己的才能与成就,这不断提醒他们“应当”达到的高度。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割裂会让这些高度自制的学生逼自己太紧,从而产生压力、焦虑和挫败感。

  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这很难抉择。为此,我每天都提醒自己要享受做事的过程初学瑜伽十大禁忌,而不是急于得到结果。做瑜伽中的骆驼式时,我会听从教练的指导,该呼吸的时候呼吸,同时让大腿与地面垂直,脊柱向后弯曲,与天花板平行,双手尝试抓住仿佛永远也抓不到的脚后跟。

  我的瑜伽教练说,呼吸决定了你的动作完成度,如果你觉得呼吸不畅,就赶紧停止。我一直谨遵这条建议,否则我这个控制狂不知道会受多少伤。我可能永远也做不好骆驼式,但这只能怪我自己胳膊不够长。我依然很享受顺畅呼吸的同时脊柱被激活、血液流经大脑的感觉。

  一个目标如果值得追求,即便练习总是伴随着痛苦,也会让人感觉很棒,就像运动、麻辣火锅和冰镇苏打水带给人的疼痛刺激。如果你认为要伤害自己才能获得好处,如果只有最终目标而非过程才能让你开心,那你就要停下来思考哪里出了问题,是自己的天赋不够,还是你对成就的看法有问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