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你我!服务消费新利好丨养老托幼篇——星空体育app设施、服务如何又多又好?

2024-08-18 18:43:5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薄款瑜伽裤高清央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记者夏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一老一小”是一个家庭需要守护的两端,如何满足养老照护和幼儿托育的刚需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关键小事”。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空置场地新建、改扩建养老托育机构,推动降低运营成本。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社区生活圈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家政、养老、托育、助餐等服务设施布局。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实现养老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同时,支持金融机构优化风险管理,积极提供适合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项目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负责人常铁威表示,要聚焦堵点痛点,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综合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普惠养老专项再等资金渠道,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体系设施建设。”常铁威说。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永新还透露,会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运用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发展‘行业+’养老新业态,推动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借力平台经济优势,更好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李永新表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各种养老新业态新模式也随之涌现。在上海市杨浦区长白街道的一家长者食堂,丰富的菜品和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吸引了不少附近街道的居民,其中70%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像我们老人胃口也不大,吃一顿饭大概20元左右,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我几乎每天都来,因为(居住地)离这里食堂比较近。”一位老人说。

  长者食堂解决了许多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但是高龄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无法去食堂。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市普陀区还推出了为老人上门送餐的服务,通过一个智慧助餐的系统,一支专业的骑手队伍,让老年人能够在家吃好饭。上海市普陀区社区事务发展中心主任傅颖介绍,目前享受服务的老人已经达到了3000人。

  傅颖说:“这个平台开发好之后,帮政府解决了老年人送餐队伍的专业性问题,把我们的政企合作引领到了养老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今后这个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除了最刚需的饮食,一些地方的社区还引入医疗康养服务。沈阳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的牡丹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小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年人多,为了方便老年居民接受日常康养服务,社区建设了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居民甲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健身器材,有拔罐子、针灸,说来就来,做完以后身体可舒服了,特别轻松,每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除此之外,牡丹社区还进一步对服务进行了升级,引入了一套智能化管理平台。沈阳皇姑区牡丹社区工作人员雷晴说,目前智慧社区模式已经应用到与老年人相关的很多场景中。

  “我们的智慧化养老平台接入了应急救援端口,紧急情况下,老人就可以一键呼叫120医疗救援,还可以联系网格员、邻居、亲属等应急服务。”雷晴表示。

  除了养老照护,婴幼儿的托育也是目前不少家庭最大的难题。长辈带娃精力有限,请育儿嫂开销大,社会托育机构又时间固定不好调剂。为了解决这些家庭的后顾之忧,不少地方探索在办公楼宇内办托育中心。

  今年5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家企业楼宇工会联合会就筹措190万元资金,在楼宇里嵌入式地开办了职工子女托育中心,以低于当地普惠托育机构的价格,为楼宇内2200多名职工提供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职工们表示,有了这个托育中心,就实现了“上班带娃”两不误。

  “早晨我来上班,他就上学,非常方便,从公司工位到托育中心坐电梯用不了两分钟时间。中午我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耍、就餐、午睡,下午下班带孩子一起回家。”一名职工说。

  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必将带来服务消费方面的深刻变化。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加强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监管,持续开展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识骗防骗宣传活动,切实保障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李永新说。

  与此同时,近年来,婴幼儿托育需求也持续增长。调查数据显示,80%的家长表示需要专业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需求尤为突出。

  无论是养老,还是托小,市场前景广阔。专家表示,为了鼓励相关产业发展,目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在不断落实,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是发展的好时机。在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看来,服务的“质”和“量”要同步提高。

  邹蕴涵说:“大家的需求是相对比较大的,但实际上没有这么多量级的供给。同时,还有一个是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人才,需要更多专业性的人才,整个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如果更加壮大的话,更利好服务消费的增长。”

搜索